• 首页
  • usdt支付官网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新闻动态

    你的位置:usdt支付官网 > 新闻动态 >

    50岁的东魏丞相高欢,被迫侍寝16岁的公主,事后向老妻下跪_娄昭君_一生_成就

    发布日期:2025-07-07 01:04    点击次数:100

    公元545年,东魏的大丞相、高位显赫的渤海王高欢,正陷入一桩棘手的困境。年届五十的他,突然接到命令,要迎娶年仅十六的柔然国蠕蠕公主。这不仅让高欢感到极大的压力,也让他深感内心的纠结与困惑。

    那时,东魏与西魏的战争正处于白热化阶段,双方在多个战线上你来我往,均未占据绝对优势,战局陷入了胶着。而柔然国,作为草原上的一个强大部落,继匈奴和鲜卑之后崛起,掌握了蒙古草原及贝加尔湖一带的广大地区,逐渐成为影响战局的重要力量。在公元545年,柔然的态度能直接决定哪方最终取胜。因此,高欢不敢掉以轻心,派遣大臣前往柔然国,向柔然首领阿那瑰求娶其女,意图通过联姻巩固与柔然的盟约,共同打压西魏的势力。

    阿那瑰有一位如珠如玉的女儿,才貌双全的蠕蠕公主,年仅16岁。听闻东魏要与柔然结亲,高欢的大儿子高澄也正是和公主年纪相仿。虽然这是场明显的政治联姻,旨在加强东魏与柔然的合作,但阿那瑰却提出了条件,认为女儿不该仅仅作为东魏的联姻工具。于是,他向东魏使者坚决表示:“除非高欢亲自娶,方可成婚。”

    展开剩余81%

    面对这一要求,高欢深感无奈,毕竟他已年过半百,且健康状况日渐堪忧。身为政治人物,个人情感往往不得不置之度外,然而他心中依然难以摆脱对自己的妻子娄昭君的愧疚。娄昭君,作为高欢的第一任妻子,可谓是对他的一生影响深远的女人。她不仅是北魏的真定侯之孙女,出身名门,更是一个出类拔萃的女性,她的智慧和毅力,成就了高欢的初步崛起。

    高欢的家庭背景并不显赫,家族世代中并无显著成就。祖父因犯罪被流放,父亲则是个游手好闲的浪荡子。高欢年轻时几乎也成了一个“草根”,但他因性格开朗、雄心勃勃以及对朋友的宽厚待人而备受欢迎。若非娄昭君在他贫寒时的悉心帮助,他或许一生都难以有所作为。

    娄昭君与高欢的相识,源自她对高欢非凡相貌的欣赏。在她十五岁时,便已有众多豪门公子上门求婚,但她始终没有动心。某日,娄昭君登上城楼,看到正在做杂役的高欢,突然觉得他英俊非凡,未来必有一番作为,便下定决心,指着高欢说:“此人将是我的丈夫。”娄昭君随即派人传达了自己的意愿。

    高欢听后,无比激动,他知道自己原本设定的“澄清天下”之志,终于有了实现的机会。娄昭君将她所有的嫁妆赠送给高欢,使他获得了支持和资源。正是有了娄昭君的帮助,高欢才得以崭露头角,在北魏末年暴乱中迅速崛起,成为了重要的军事领导者。

    娄昭君待人简单质朴,虽然出身高贵,却从不矫揉造作。在高欢的每一次征战中,她都全力支持。即使在自己怀孕生下龙凤胎时,她也没有向高欢索求任何关照,反而坚持高欢不应因她而中断征战。她坚信,生死有命,自己若有不测,高欢也不能因此而停下征途。

    当阿那瑰要求高欢亲自迎娶公主时,娄昭君为了国家的利益,毫不犹豫地将王妃的位置让给了蠕蠕公主,自己则退居一旁,给高欢和公主腾出空间。这种宽容与大度,让高欢感动不已。

    在娄昭君的默许下,高欢派出迎亲队伍前往柔然国迎娶蠕蠕公主。然而,柔然的“监工”秃突佳并不容忍高欢的任何疏忽。他严格要求高欢必须对公主负责,甚至亲自带刀上门怒斥高欢,质问他为何不立即履行婚约。尽管高欢身体虚弱,行动困难,但他仍忍辱前往公主房中,完成了这场政治婚姻。

    婚后,虽然高欢尽力维持表面的和谐,但内心的痛苦和屈辱却始终无法消散。面对娄昭君,他满怀愧疚,终于在一次见面时忍不住跪下,泪如雨下,表示一定不会再让她受任何委屈。娄昭君则淡然回应,“今后不要再来找我,以免公主生气,影响国事。”

    即使16岁的蠕蠕公主并不太关心自己是否为正妻,她始终保持着倔强和严厉的个性。她不愿使用汉语,始终坚持自己的民族语言,并且是个骑射高手。她的婚姻生活并不幸福,尽管与高欢结婚一年多,依然未能怀孕,而高欢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。公元547年,高欢最终病逝。

    按照柔然的习俗,公主继而嫁给了高欢与娄昭君的长子高澄,生下一子。然而,她始终未能从这段婚姻中获得真正的幸福,直至18岁时因病去世。她的墓志铭称其为“闾夫人”,表明她最终以高欢妾侍的身份埋葬。

    娄昭君则在高欢去世后被尊为太妃,并在高洋即位后,成为了北齐的皇太后。她的睿智与宽容为她的家族赢得了稳定与荣光。高欢一生虽有辉煌成就,但晚节不保,政治婚姻中的屈辱也被历史铭记。

    历史的车轮无情地碾过了每一个人物,娄昭君的聪明与付出,确保了国家的胜利与家族的稳固,而蠕蠕公主则成了政治联姻中的牺牲品,注定一生孤独、不满。而高欢,无论其在政治上如何辉煌,最终也难逃“侍寝”丑闻的历史定论。

    发布于:天津市